您的位置:首页 >导购 >

四川汽车工程学会丁渭平: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四川经验

2020-11-04 19:16:05来源:盖世汽车

2020年11月3-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隆重召开。峰会紧跟当前政策、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以“聚焦行业协同发展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为年度主题,旨在充分整合行业资源,积极推动区域汽车产业深度合作,加快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期间,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 副秘书长 丁渭平发表了题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四川经验”的主旨演讲。

四川汽车产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在这里把四川的一些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大家学习,取经。我汇报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产业概况、经验梳理、问题反思、相关建议。

一,产业概况。

1997年四川省整个汽车工业基地被划归重庆之后,整体上减少了90%以上,当时来说这个情况应当说对四川来讲,汽车行业的发展算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很多事情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看来这么个状态未必是一个坏事。

十年之后2007年经过长期不懈的发展,四川省拥有改装车企业20余家,农用车企业16家,当时来讲是比较薄弱的状态,整个四川省整车产量在全国的产量大概就是2%左右。2008年各类车型7.67万辆,有一个小的增长。

2009年四川省对汽车产业引起高度重视,重下决心振兴这个行业,在这个阶段来讲,推动主要是以一种产业聚集发展的模式,重点发展以成都为中心,包括成都德阳、绵阳、南充、资阳等等一些城市形成所有的制造带,现在看来和我们所谓的城市群这个概念不谋而合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应当说当时的发展思路来讲还是非常有见地的。从这个阶段来讲,国内主要一些汽车企业,一汽大众、丰田、北汽、吉利等等相继在四川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

2013年全国各类汽车产销量达到80.7万辆和77.51万辆,应该说在“十二五”末的时候汽车发展的状态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格局。

现阶段的目标是指“十三五”的规划,2020年今年到了最后的收官之年,当时有一个目标,产能从“十三五”初的2000万提升到4000万辆,其中成都达到400万辆,其实成都达到300万辆,重点做强十户整车企业和800家规模以上的零部件企业,整个产值突破6000亿元,这是一个目标。众所周知的原因来讲,现在这个目标可能得要重新审视一下。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讲也有一个规划,在2020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目前来看,四川省内整车不完全统计有20余家,零部件企业根据2017年的数据已经突破了1000家,其中不乏世界的500强企业,也有一些很强势的企业在四川落户。从现在这个情况来看,新的这种产业支撑环境主要是智能网联、新能源也在加紧推进中,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实验基地正在建设,西门子的全球智能网联工程中心的话也作为智能网联基地的一个支撑体系,在加紧开展,威马汽车的自动驾驶示范园区也正在建设中,还有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空间。

这里也有一些不是很完整的数据,2017年的时候四川省整车产量突破150万辆,这个是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高点,2018年有所下降,到了去年同比下降比较厉害一些,61.94万辆。今年目前最后的数据,我这里还没有,估计和2019年的情况略好一点,整个和全国很多地区一样,四川省的汽车产业仍然处在一个所谓的信心重拾的阶段。

总体上在“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的汽车产业布局应当说基本趋于合理、趋于完成,形成了以成都为龙头、区域中心城市竞相发展、汽车产业遍地开花的蓬勃态势,四川正逐渐形成整车和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为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这里边有一些以城市、城市群为代表的一些具体布局情况。

按照四川省“十三五”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同时也要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个方面有所突破,目前基本形成了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北城市群三大汽车基地,整车产品主要集中在客车和专用车领域,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乘用车车型,四川的新能源产业总体规模较小,缺乏国际一流的龙头企业。

从这么个状态来看,应当说在四川从当时重庆分离到这么多年,汽车重新步入到这么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上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成绩应该还是有一定成绩的,但是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二,经验梳理。

在汽车发展方面所形成的一些经验,我这里也做了一个不完整的梳理,或者说也是一种体验,在这里和大家一块进行剖析和研讨。

第一个,顺应形势,把握大局。四川省在夯实传统产业基础的同时,高度重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这块来讲的话是和全国整体发展态势是相衔接的,并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在这一块来讲的话,作为四川省对这块的认识应当是非常到位的,相对来讲是一个汽车产业发展的落后地区,也是一个底子比较薄的状态,在这一块来讲的话,下定决心筹措各方面的资源,为整个的发展格局在一开始就前期觉醒,以它来实现我们的跨越发展,做出一个很重要的一些经济、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布局。

在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撑这些的发展,包括最近在2000年5月15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通知,从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车辆监管、提升网络安全以及保障措施这六个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任务,在9月29日刚刚没有多长时间,由四川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有所谓的18条措施,这块都是给整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同时,正在编制和审议的四川省中长期“十四五”装备制造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实际上这个就是给“十四五”规划铺底的,因为我本人是参与了这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其中的提法来讲,聚焦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等四个装备重点制造领域产业的发展基调达成共识,其中对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这块来讲给予了一个非常高的重视,列入到“十四五”发展的整个大框架中去,给予重点的支持。

第二个,审时度势,特色立足。四川省汽车发展来讲的话,虽然从总体上来讲处在一个盆地里面,但是从发展的研判、发展的路线、发展的规划、驱动发展的行动角度来考虑的话,一直在对我们所拥有的资源环境来讲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进行相应的一些布局安排,在这个里边来讲,值得一谈的首先关于资源支撑方面,四川锂矿、钒矿和稀土资源丰富,储量名列全国三甲,支撑我们电池级的精深加工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甚至在风电期形成所谓的气水电这么一个情况,还有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及廉价的制氢资源,这块对于发展氢燃料电池这个方面也是有很强的支撑。

我在四川汽车口上相应的做一些工作的时候,也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四川整个上上下下对资源这块来讲,只要认为有优势的地方,首先想到的也是汽车,怎么样把这个资源投入到支撑汽车发展的领域里面去,我们有时候说给你三分颜色你就开染房,四川对汽车这一块真是不遗余力的,有一点点资源都想在这个方面进行安排和部署。

所谓的地利优势,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全发展上升到战略,川渝、成渝地区的协同发展将迈向更高的层级,从态势来讲就到了分久必合的状态,现在这个情况的确能为四川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牵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也是一个特色的条件。

所谓的消费拉动的问题,实际上后市场或后服务这一块,以成都为代表,四川的车市历来非常火热,2019年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500万辆,这个是仅次于北京排在全国的第二位,今年的情况应当说还是继续保持这么一个状态,今年估计北京可能要超过600万辆,成都这一块来讲应当说是稳居第二,在这个状态下,其实也给四川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并且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全省已经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和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第三个,先进适用,彰显优势。毕竟四川的汽车产业基础还处在一个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状态上,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体现或者打造四川本地优势的产品,以满足市场更新的需要,主要在特种车、专用车、中巴车、物流车以及低速电动车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势的打造和发展。

同时构筑自主研发创新的公共平台,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助力招商引资,因为四川整个从成都也罢,还是各地市也罢,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讲的话是非常重视的、非常渴求的,有很多地方着力引入大量的外来资源、外来企业,而在这一块来讲的话,目前也有一个认识,就是说从生产型引入到构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研发创新这一块形成相应的部署安排,以及采用一些超长的方式刺激它的发展,同时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基础条件来强化我们的引资能力。

第四个,产学研用,合力发展。其实在上午的演讲中,很多专家领导也都提到过这个问题,人才对于产业发展的作用,在四川省实际上成都这一块也有相应的一些大专院校有汽车专业,在这一块来讲的话,也面临着社会进行研发方面的服务,像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等等一系列,并且像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等这些域外的院校也纷纷在四川成都、宜宾等等这些地方建立他们的研究院,这块有利的支撑了当地的产学研用合力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要忘记在这一块除了研发环节,还有大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整体上全部产业链的人力资源的支撑也是非常需要,也是非常迫切的,而在这个地方来讲的话,也是四川省大力发展的一个着眼点。

同时通过产学研用还能够促进高校汽车专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彰显汽车专业交叉学科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汽车应当说原本从学科上来讲是属于车辆工程,是在机械工程旗下的二级学科,我上个星期在上海参加上海会议,正好是汽车工程协会理事会,会上听到有一个带着调侃性的说法,说是一汽现在不再招收学汽车的大学生了,后来一汽的代表在现场,现场求证,后来说是不是不招收学汽车的大学生,而是汽车专业来讲的话,不能够停留在纯机械的这么一个状态下了,认为现在的汽车专业和机械专业是一个专业。言下之意就是目前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共识的,作为高校学科专业的跨界融合、交叉学科作为汽车专业本质属性的话,也应当充分彰显和体现,这里也为相应的大专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努力的目标。

第三,问题反思。

刚才是一些经验,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对于四川而言。

第一个,如何抢占技术与产业发展先机?整体上我们处在技术相对落后的状态上,我们也要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信心、足够的努力去后来居上,去想办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这一块而言,从我们的思考上来讲,要围绕节能、环保、安全汽车行业三大永恒主题,面向未来交通,并兼顾现实需求,立足于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特别是结合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特色技术开展跨界融合创新,这块也是跟四川整个的经济技术环境相结合的,因为在四川省相应的航空航天还有轨道交通等等这类机构技术来讲的话,还是很有它的沉淀和发展的态势。在这里边比如我们在分布式驱动、线控底盘、空天地一体化、智能驾驶环境以及磁浮辞悬架与磁浮汽车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创新突破。

第二个,如何催生本土一线零部件企业?四川省的零部件体系来讲的话,应当说相对整车而言,零部件体系还是相对比较齐全和完善的,在区域内也有以建安、宁江、山川等等为核心的所谓的原来长安体系下的零部件公司,也有中国航天旗下的九鼎、航天模塑、航天世源等一个体系,这块的话面向汽车行业相应的零部件的供应商。这块来讲的话,应当说在整个我们国家的零部件体系上还是属于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但是站在整零关系的角度上,如何进一步提升这些企业在行业里面的地位,形成系统集成配套的这么一个整个的能力,提高与主机厂的协同同步设计开发的水平,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推动,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第三个,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市场体系?就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因为时间原因,我就不再具体展开了,总之,考虑苦练生存基本功,打通内外双循环。

第四,相关建议。

10月27日在上海会议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2.0颁布,事实上是作为进行各类规划、各类资源的聚集等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南编制等等方面来讲的话,都是有很重要指导意义,有必要认真解读和领会。

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汽车技术由关注单车技术向关注集群数据转变,汽车消费由实用型向汽车质量化转变,车企面临两大改变,从以汽车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以前市场为重心到以后市场为中心,建议四川省汽车行业以优化产能的内涵式发展牵动转型升级,具体而言做好几件事情。一是车型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分布式驱动、线控专项、电控悬架等等,二是工艺能力与品质管控水平提升,生产一致性、NVH等等方面,三是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提速,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等,四是产业结构调整与整零关系的优化,这块来讲的话,刚才宁波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个地方系统集成、同步开发,五是新能源与智能化汽车基础环境的建设,氢体系的建设,以及由出行服务到所谓聪明的路。

同时也要率先觉醒,积极应对后汽车时代的到来。一是关注产业链的安全,这是今年很多专家的一个新的提法,二是结合四川特色,跨界融合,高铁、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等等,形成相应的发展合力,使汽车由低谷迈向高峰。

最后我想说一点,因为讲了这么多,作为四川省的汽车发展,我个人也有一些感悟,因为实际上我本人是陕西人,我是陕西人,在四川工作的陕西人,参加了四川汽车行业的许多工作,但同时有时候也作为一个旁观者,所谓的当局者迷,从我们个人在四川工作的体验上来看的话,能够感觉到有八个字让我觉得体验颇深,务实、灵活、勤奋、坚韧,这些应该说是四川人在性格层面上的一些特征,也渗透在汽车行业的工作里面,形成一种常态或者一种精神方面的元素,同时我的那些四川同事,很多不善言辞,但是必要时敢于亮剑,有这么一种让人觉得非常敬佩的品质,所以我这里有点感悟,我觉得务实、灵活、勤奋、坚韧,一定要坚守,什么时候这些特点发展到极致了,什么时候四川的汽车产业也就走向辉煌了。

谢谢大家!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2020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直播专题!

四川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