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导购 >

“分裂”的比亚迪

2021-06-28 13:16:08来源:盖世汽车

半导体拆分上市获批,海豚正式亮相,DM-i销售火爆,燃油车停售,劝雷军莫趟造车的浑水,再加上“一反一正”的辟谣声明,有关比亚迪的消息此起彼伏,甚至有了超过“流量王”特斯拉的趋势。

一个正在饱受“刹车门”的折磨,另一个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回到了人们视野当中,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恩怨似乎发展到了新阶段。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虽说近来人们对比亚迪的发展颇为看好,股价更是节节攀升,但细细品来比亚迪的小缺点也颇为明显,从产品品质到“交付难”或多或少总能被抓到“小辫子”,就如班级里的“数学王子”一样,理工科成绩遥遥领先,但英语却总拖后腿,比亚迪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稍有缺憾的“技术男”。

不善言辞的“技术男”

在很多人心中,比亚迪是一个神奇的企业,既能代工又有极强的研发能力,上至云轨、云巴,下到重卡、客车以及常见的乘用车应有尽有,业务范围广泛,但按照财务报表的数据统计,比亚迪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三大板块。

数据显示,2020年度比亚迪实现了156,598百万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2.59%,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83,993百万元,同比增长32.76%;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60,043百万元,同比增长12.48%;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12,088百万元,同比增长15.06%。三大业务分别占总体营业收入的53.64%、38.34%和7.72%。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从这样的利润构成中不难看出汽车依然是比亚迪的主营业务,而在汽车板块当中,比亚迪旗下产品也从数万元横跨到了三十万元,是当下自主品牌当中价格带覆盖最广的车企。低中高全有的产品布局和云轨云巴以及各种代工业务的混杂,让人们对比亚迪品牌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品牌形象并不明晰。此外,燃油、DM-P、DM-i、纯电等多种动力系统的区隔,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认知难度。

虽说诸多消费者分不清比亚迪的产品谱系,但在刀片电池、DM-i系统的加持下,让不少消费者对其形成了新能源技术出众的印象。

如果说传统燃油车领域,凭借“垂直整合”模式获得低价竞争优势的比亚迪没有形成竞争壁垒,那么刀片电池与DM-i系统的问世则将成就其在新能源市场的独特地位。

自去年3月,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之后,电池安全便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针刺实验”的犹如医治行业问题的“针灸”,让电池安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个品牌纷纷从电池结构、原料构成等方面寻求解决电池安全的方法,行业也出台了电池安全的相关规定,电池安全呈现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在刀片电池的基础上,比亚迪又推出了引发行业广为关注的DM-i混动系统,相对于以往DM-P的车型,DM-i拥有颇为惊人的油耗表现,秦DM-i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可低至3.8L/百公里,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该系统运用了双电机的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和DM-i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而这些核心部件均是由比亚迪自主研发的。

就目前的行业状态而言,能够从电池的设计生产入手打造混动系统的仅比亚迪一家,更别说要精通三电技术了,从这里说来刀片电池和DM-i系统能够为比亚迪打造出强有力的竞争盔甲,促使其在接下来的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

直面问题 任重道远

虽说DM-i车型的表现颇为火爆,但受制于电池产能的局限,搭载DM-i系统的车型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据比亚迪此前公布的信息显示,DM-i相关的系统订单已经超过了10万辆,提车需要等待3个月以上的时间。

单从这样的状态而言,比亚迪已经呈现出了厚积薄发的势态,但实际而言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订单如何高效率的转化为客户是第一问题,在竞争颇为激烈的当下,服务早已成为各个品牌突围的重点,而“提车等待”将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品牌好感,这对后期的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其次,交付也意味着口碑的逐步形成,而口碑将是决定其是“昙花一现”还是“源远流长”的关键,这也将是需要比亚迪着重打造的关键。而这一点在此前宋MAX的走势上显现的颇为明显,从上市之初迅速走红,到现如今的日渐没落,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宋MAX现象”应该是比亚迪着重思考的问题。

再次,一边是火爆的市场格局,另一边是无法迅速提升的配套产能,这样的状态也彰显出了一定的“顶层设计”问题。先扩充产能,再将产品推向市场,又或是将秦、宋、唐三款DM-i车型上市的间隔时间拉大,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当下“一车难求”的局面,这样系统的打法才是企业能够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

火爆的订单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DM-i的受欢迎程度,但订单终究是订单,看着还未到手的“大饼”便开始沾沾自喜是并不明智的选择,解决好用户需求,服务好用户本身才是车企的竞争力所在。

比亚迪,电池,比亚迪

从销售体量上而言,“同期生”吉利、长城早已成长为百万销量的企业,而比亚迪则一直在40万辆上下徘徊,这样的差距背后不是吉利、长城有过人的技术支撑,也不是比亚迪不够努力,而是关注点有所差异。不管是长城还是吉利,都深知解决用户痛点,与消费者携手前行才能走的更远,这背后展现出来的是从最初的生产设计到上市调控再到后期的维修保养都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通过用户来彰显自己虚幻的强大,满足企业的虚荣心。

要知道虚幻的快乐终究无法满足现实的愉悦,直面现实才能成就更为强大的自己。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