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联合换个角度看车市公众号共同推出,历经8年时间寻找、甄别、整理不同渠道获得关于解放军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技战术状态素材,原创撰写的深度研判稿件第二篇。图片与文字全部原创拍摄和撰写,禁止任何网站或公众号转载。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作为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第1代可空投、空降,落地即展开作战的轮式装备,从立项、研发、改型、装备和退役历经近20年(199X年-201X年)。而研发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的位于首都北京的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最早试制的技术验证车装备了集聚特色的将动力“横改纵”的扭矩转换器,前后独立悬架且进行原装位换装液压悬架套件的改型潜力。
此后,这所在军用轮/履装备研发见长的大学在推出第1代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之后,有在1代勇士“2代军”早期状态试制车型平台基础上推出换装独立液压悬架技术,最终在201X年量产出针对一汽、陕汽、重汽等车厂量产的中重型“3代军”载具可调液压悬架技术和成品。
在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出现的管家式车型平台、“横改纵”扭矩转换器、后差速器与后置手动分动器的“2合1”后驱动模块、历经反复空投作战考验独立悬架技术,为日后我人民解放军不同载荷、适配不同数量独立车桥的“3代军”载具的批量服役,优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实践、数据和经验的支持。
特别感谢:泰安古典汽车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提供馆藏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用于拍摄和研读。
2013年2月,笔者发布《深度剖析解放军LYT2021轮式伞兵突击车》一文。这篇评测稿件以理工大学研发的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为目标,对车型平台、后置动力、后轮驱动以及日后形成的技战术深度研判
需要注意的是,这台疑似全国范围唯一一台4x2驱动状态的LYT2021型技术验证车,与后续定型、批量服役的版本存在较大的技术差异。
1、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内饰特点:
兼容不同级别解放军空军运输机的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量产版由,由武汉凌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精简结构,提高刚性,保证空投后落地即刻进入作战状态并进行全负载高机动作战效能,全车仅保留必要的配置。
开放式驾驶舱,全钢制仪表台,4前速手动变速器换挡杆、带有2H/4H模式分动器换挡杆和仿皮座椅,与大尺寸指针与数字复合仪表结合,构成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内装主要功能。
由东风汽车提供的指针式车速表内还设定1组里程表(液晶显示屏),而围绕车速表四周设定燃油表、水温表转向灯以及应急灯开关。
在方向盘右侧,布置了燃油表和水温表,按钮式启动开关、前照灯、后照灯、行车灯灯和转向灯开关及多组功能指示灯。
红色箭头:4前速手动变速器换挡杆
蓝色箭头:2H/4H分动器换挡案
白色区域:在仪表台中央粘贴着4前速手动变速器和2H/4H分动器挡位指示铭牌
兵器版介绍:在仪表台中央粘贴着4前速手动变速器和2H/4H分动器挡位指示铭牌,在正副驾驶员座椅之间纵列布置1组4前速手动变速器换挡杆(红色箭头所指)和2H/4H分动器换挡杆(蓝色箭头所指)。
上图为变速器和分动器挡位指示与操作说明铭牌细节特写。4前速手动变速器和2H/4H分动器由北汽集团下属北京齿轮厂提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套从BJ212系列0.75/0.5吨载荷解放军通用越野指挥车搭载的2H/4H/4L分动器(双杆)简化而来,只具备2H/4H模式。从分动器操作说明看,换挡杆放平时为2H模式、拉起后为4H模式,并在切换时车辆处于完全静止状态。
之所以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采用简化的2H/4H分动器,恐怕主要出于在保留高机动状态依旧具备相当通过性同时,还要简化四驱系统自重、提升可靠性的需求。因此,将使用频率较低的4L模式取消只保留4H机构,符合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技术应用和遂行的高机动性战术需求。
2、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横转纵”技术点评:
解放军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采用后置动力和四轮驱动(手动分时四驱)模式,一切为了轻量化而设定的管架式车型平台的后部为动力舱,容纳1台北内492QB型直列四缸2.2排量发动机、“横转纵”扭矩分配器、4前速手动变速器、带2H/4H模式的手动分动器以及2组传动半轴。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部诸多分系统j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开放式驾驶舱防滚架(后部)
白色箭头:动力舱支撑管架
蓝色箭头:后置动力舱纵向与侧向采用散热鳍片覆盖
需要注意的是,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车型平台的管梁、驾驶舱开放式防滚架、后至动力舱支撑管柱,都采用相同材质和直径的高强度钢管便于后勤维修。后置动力舱纵向与侧向采用散热鳍片覆盖,蓝色箭头所指的是副驾驶员一侧散热鳍片。
兵器版介绍: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车型平台的管梁、驾驶舱开放式防滚架(红色箭头所指)、后至动力舱支撑管柱(白色箭头所指),都采用相同材质和直径的高强度钢管便于后勤维修。后置动力舱纵向与侧向采用散热鳍片覆盖,蓝色箭头所指的是副驾驶员一侧散热鳍片。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动力“横改纵”的扭矩传递路径示意图
横置的发动机输出的扭矩(绿色箭头)经过4前速手动变速器传递至扭矩转换器(蓝色箭头)纵向输出至分动器后,扭矩(黄色箭头)向前分配至转向驱动桥。
围绕后置动力舱四周的散热鳍片构成的覆盖件(红色箭头所指),在高速行驶中有利于散热,与防红外侦测涂层配合,分散热量降低被侦测的几率。而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最具特色的动力“横改纵”的架构,就是将横置发动机通过扭矩转换器将动力输出方向改为纵置,通过分动器连接前驱动转向桥。
长宽高4200x2115x1740mm、整车自重2.2吨的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适配最大输出功率63千瓦、由北京内燃机厂制造的BN492QB型直列四缸2.4排量发动机。在今天看来,2.2吨自重的主打高机动的“越野车”,搭载1台最大输出功率仅有63千瓦自然进气发动机,实在是“小马拉大车”。
鉴于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最早立项于1980年代,首台技术验证车于199X年完成,这一时期可选择的完全国产化的对自重和体积有要求的发动机也只有北汽BJ212系列车型选用的BN492系列发动机了。
随着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在200X年定型并装备,采用的发动机为最大输出功率63千瓦的BN492QB发动机,在服役周期末期换装为最大输出功率76千瓦的4JB1系列柴油增压发动机。
适配在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采用单腔化油器de北内492QB发动机(黄色箭头所指),在动力舱前端(靠近后排座椅)配置1号双电子扇的散热器(红色箭头所指);在动力舱副驾驶员一侧配置2号双电子扇的散热器(蓝色箭头所指)。
2组散热器、4只电子扇完全一致,可以通用互换,成90度布置在后置动力舱内,可以达到最快对流散热需求,保持全负载高机动工况北内492QB发动机处于温度处于适当范围。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至动力舱1号散热组件技术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2组电子扇作为一个总成“扣”在散热器后端
黄色箭头:将1号散热器与2号散热器,通过1组硬管和发动机(水泵)串联成一个循环管路的硬管
兵器版介绍:2组电子扇作为一个总成“扣”在散热器后端(红色箭头所指)。将1号散热器与2号散热器,通过1组硬管和发动机(水泵)串联成一个循环管路的硬管(黄色箭头所指)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至动力舱2号散热组件技术细节特写。
2号散热器单体(红色箭头所指)和电子扇电机(黄色箭头所指),实际上是借用了某款合资车厂量产的民用车分系统。白色箭头所指的软管,配合1号散热器关联的硬管,与发动机形成1套完整的散热循环系统。
3、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2H/4H驱动技术与管架车型平台:
从1960年代的解放军0.5/0.75吨载荷的“1代军”BJ212列装,“2代军”1代勇士和1代猛士的批量装备、“3代军”2代猛士和全新1代猛士的混编,全部都采用纵置发动机、分时或全时四驱系统。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采用的后置2H\4H分动器技术的唯一一款量产军用轮式装备。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部扭矩传递路径简图:横置的北内492QB型发动机(白色箭头所指),向横置的4前速手动变速器(黑色箭头所指)输出扭矩,经与变速器刚性连接的扭矩转换器“横改纵”(蓝色箭头所指),扭矩通过1条中传轴(绿色箭头)被传递至集成后差速器与分动器的“2合1”后驱动模块(白色区域所指),1组扭矩分配给2后驱动轮(红色箭头),1组扭矩分配至前驱动桥(黄色箭头所指)。
红色箭头:后置手动四驱分动器向两后驱动轮和前转向驱动桥输出3路扭矩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驱动桥以及后分动器技术状态细节特写-2。
红色区域:外形规整的“2合1”后驱动模块将差速器和分动器进行整合
黄色箭头:固定在管架式车身的斜置半拖曳臂(驾驶员一侧)
蓝色箭头:独特的车型平台管架式承重梁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采用断开式驱动桥,由后差速器与传动半轴构成。为了降低自重、简化结构,将后后驱动桥的后差速器与后置的手动四驱分动器进行了整合。继承了差速器与分动器的“2合1”后驱动模块,保留了2H模式和4H模式,取消了BJ212、NJ221B等采用手动分时四驱系统的4L模式。实际上这组“2合1”后驱动模块的上部分为分动器,下部分集为差速器,物理上作为一个总成使用。
兵器版介绍: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采用断开式驱动桥,由后差速器与传动半轴构成。为了降低自重、简化结构,将后后驱动桥的后差速器与后置的手动四驱分动器进行了整合。继承了差速器与分动器的“2合1”后驱动模块,保留了2H模式和4H模式,取消了BJ212、NJ221B等采用手动分时四驱系统的4L模式。实际上这组“2合1”后驱动模块的上部分为分动器,下部分集为差速器,物理上作为一个总成使用。
外形规整的“2合1”后驱动模块(红色区域所指)将差速器和分动器进行整合,驾驶员一侧的斜置半拖曳臂(黄色箭头所指)固定在管架式车身和独特的车型平台管架式承重梁(蓝色箭头所指)。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悬架细节特写。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的车型平台由钢制管架构成,在保证绝对离店间隙前提,后悬架还要拥有足够行程,以提升通过性。而后置的动力总成、复杂的“横改纵”扭矩分配器以及“2合1”后驱动模块的设定,必然占据相当空间。为此,研发单位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后悬架设定斜置半拖曳臂+独立弹簧的独立架构。
蓝色箭头:一端固定在后置动力舱下端(管梁)、一段固定在斜置半拖曳臂外侧的螺旋弹簧
黄色箭头:粗壮的斜置半拖曳臂以一定角度固定在驾驶舱后地板下端管梁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前悬架细节特写-1。
红色箭头:由标准直径钢制管柱焊接而成的上A型摆臂
黄色箭头:由标准直径钢制管柱焊接而成的下A型摆臂
蓝色箭头:固定在车身焊接上的下A型摆臂前后2组锚点
白色箭头:钢制前转向节
绿色箭头:与摇臂式转向机关联的转向拉杆小总成
兵器版介绍: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前悬架全部采用与车身防滚架直径相同的钢管焊接而成,其中上A型摆臂(红色箭头)和下A型摆臂(黄色箭头)固定在车身焊接的两组锚点(蓝色箭头所指)。前转向节(白色箭头所指)采用钢材质,摇臂式转向机关联的转向拉杆小总成(绿色箭头所指)则固定前副车架上。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前悬架细节特写-2。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的前悬架、后悬架,和车身焊接最下端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前后驱动桥传动半轴、主传动轴全部被布置在靠上的位置(高于前后悬架下A型摆臂)。仍然是为了提高通过性,前下A型摆臂(红色箭头所指)末端被“人为”向下“甩”出一个角度,获得类似于奔驰G军用越野车采用的“门式桥”的所具备的绝对离地间隙优势。实际上,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量产版的前悬架改为双A型摆臂+双弹簧+双减震器的独立架构。
蓝色箭头:缓冲胶块
白色箭头:在下A型摆臂特别焊接的1组承受来自缓冲胶块冲击力的护板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转向驱动桥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前转向驱动桥差速器
白色箭头:从“2合1”后驱动模组至前差速器的的主传动轴
黄色箭头:前转向驱动桥的传动半轴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前悬架螺旋弹簧固定在上A型摆臂上端,以前转向节作为纵向力矩支撑点,在通过复杂路况时,前悬架上下A型摆臂整体上下摆动,并受螺旋弹簧抑制摆幅。结合后悬架螺旋弹簧固定状态以整车高度,及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在铺装路面以后轮驱动模式行驶的操控性十分出色。然而在复杂路况以4H模式机动,较小的悬架行程换来的是很糟糕(颠簸)的舒适性。
兵器版: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的“2合1”后驱动模组至前差速器的设定1组主传动轴(白色箭头所指),前转向驱动桥差速器(红色箭头所指)至驱动轮。由1组传动轴半轴(黄色箭头所指)传递扭矩。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前悬架螺旋弹簧固定在上A型摆臂上端,以前转向节作为纵向力矩支撑点,在通过复杂路况时,前悬架上下A型摆臂整体上下摆动,并受螺旋弹簧抑制摆幅。结合后悬架螺旋弹簧固定状态以整车高度,及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在铺装路面以后轮驱动模式行驶的操控性十分出色。然而在复杂路况以4H模式机动,较小的悬架行程换来的是很糟糕(颠簸)的舒适性。
从及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正向前后驱动桥,前差速器(红色箭头)与“2合1”后驱动模组位于整车中心线。后置动力总成通过主传动轴刚性连接前后驱动桥。在2H模式下,后轮驱动的效率高于前轮驱动,在4H模式下,前后驱动桥分配的扭矩为50:50,且不存在急加速时容易出现的“扭矩转向”问题。
4、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技术状态:
2013年2月,笔者发布《深度剖析解放军LYT2021轮式伞兵突击车》一文。这篇评测稿件以理工大学研发的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为参照,对车型平台、后置动力、后轮驱动以及日后形成的技战术深度研判。
这台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的仪表和控制开关组件位于仪表台中央且纵置。显然,原型车的方向盘采用BJ212系列改型车适配的三幅面方向盘(红色箭头所指),纵置的控制面板(黄色箭头所指)为全钢材质,大尺寸指针式仪表(绿色箭头)为车速表,4前速换挡杆(蓝色箭头)和变速器仍然有北京齿轮厂制造、白色箭头所指的操纵杆用于控制手动驻车系统。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仪表群和开关组件细节特写。
黄色箭头:控制面板采用哑光涂层,保证在夜间行车不会反光
蓝色箭头:汽油油量表
红色箭头:发动机水温表
白色箭头:4前速变速器换挡杆
兵器版介绍: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仪表板(黄色箭头所指)采用哑光涂层,保证在夜间行车不会反光。主仪表为车速表、其他附属仪表用来显示水温(红色箭头所指)和燃油油量(蓝色箭头所指)。设定的开关面板可以调节。
白色箭头:4前速变速器换挡杆
上图为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后部动力舱外观细节特写。虽然也采用管架式加强结构,但是后部缺少1组散热格栅,且增加了1组可外翻的检修盖。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后置动力舱内诸多分系统结构几乎与量产版完全一致。前端与侧端各设定1组(各带2套电子扇)的散热组件。北内提供的492QB型直列四缸发动机(蓝色箭头)、4前速手动变速器、“横改纵”扭矩转换器和“2合1”后驱动模组与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的量产版完全一致。只是,空气滤清器总成移动在靠副驾驶员一侧空间,并增加了1组冷却液膨胀水壶(黄色箭头所指)。
这套在原型车上设定的膨胀水壶,直接采用本土化的一汽大众(奥迪)配件替代。前文提及,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标配的2组散热器总成(含2+2组电子扇小总成)也为一汽大众某款车型适配的散热器移植而来。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的动力后置、后轮驱动,后悬架采用拖曳臂(有别于量产版的斜置半拖曳臂)+螺旋弹簧+减震器半独立架构。
红色箭头:横置的BN492QB发动机
白色箭头:横置的4前速手动变速器
蓝色箭头:扭矩转换器
绿色箭头:从后差速器引出的传动半轴
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和量产版适配的扭矩转换器完全一致,为了抑制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根绝震动,设定1组后端悬置总成。
同样为了降低震动和噪音,在492QB型发动机(红色箭头所指)扭矩输出端法兰与扭矩转换器(黄色箭头所指)动力输出端法兰盘之间,增设了1组橡胶衬垫(绿色箭头)。虽然这种链接方式可以被归属为“刚性”链接,但是两组法兰盘之间设定的橡胶衬垫,可以在全油门状态扭矩输出时过滤部分震动,降低整车“声”信号级别,提升隐蔽效果。
白色箭头:北内492QB型发动机与托架之间的橡胶悬置总成(隔绝振动降低噪音)
相对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最大不同之处,量产版的前悬架采用的传统的双A型摆臂独立架构。由于减震器总成上支座固定位置缘故,不具备加装前传动半轴至前转向节的空间,因此和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只能后轮驱动,从根本上就不能不具备4X4驱动模式。
红色箭头:下A型摆臂
绿色箭头:上A型摆臂
白色箭头:前转向节
蓝色箭头:减震器总成
黄色箭头:与摇臂式转向机关联的转向拉杆小总成
需要注意的是,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装载的北内492QB发动机制造日期为1997年,或许可以作证这款轮式装备的原型车“落地”时间为199X年。
再加上,双A型摆臂独立前悬架的状态不具备安全前部驱动系统的空间,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只具备两(后)驱能力。相对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量产版的4驱模式,原型车保留了横置BN492QB发动机、4前速手动变速器与“横改纵”扭矩转换器时,没有设定“2合1”后驱动模组。根据参与量产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的友人提示,这所大学早期研发的原型车,后转给武汉凌云科技有限公司并对前后悬架和驱动系统进行了改进,最明显的是换装加装前差速器和传动半轴的独立悬架、为安装“2合1”后驱动模组和换装轻量化的传动半轴腾出足够空间的斜置半拖曳臂独立悬架。
当然,全车大量采用相同材质相同直径的管架,提高离地间隙、改进外观与内饰的人机功效,也是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量产版有别原型车的不同之处。
另外,在200X年之后,武汉凌云科技有限公司对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进行了第2次技术改进,用来与某厂竞标新项目。对动力总成、传动和四驱系统进行了升级,增加机动性同时持续降低自重(因为竞标失败而没有量产)。
从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与量产版之间四驱系统和悬架巨大差异看,作为人民解放军空投空降作战刚需装备,首要需求是落地作战完好率和高机动突击效能,至于防护型与改进潜力属于退而求其次的状态。这种空投空降装备的研发策略一直向后延展至今。
5、换装可调高度液压悬架的1代勇士伞兵空降技术验证车:
因为一些原因,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的相关技术资料转交给武汉凌云科技有限公司后,并未停止为解放军研发轮/履空降装备所必须的分系统技术及车辆应用测试。1990年代人民解放军提出“2代军”装备计划(第二代通用型军用车辆),最先由北京吉普联合有限公司开发1代勇士0.5/0.75吨级载荷通用型越野指挥车的样车用来替代BJ212系列。至2000年代早些时候,北京吉普版的1代勇士样车又分为几种技术状态改型。
上图为笔者在2013年早些时候拍摄的1张北京吉普制造的1代勇士液压悬架技术验证车(老外观状态+3.2T朝柴柴油机+手动分时四驱系统),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以及北汽有限制造的1代勇士测试车(新外观状态+4.0排量汽油机+手动分时四驱系统)并排停放的特写。
者所大学获得起码2种不同动力总成、不同外观的1代勇士技术样车,用来进行诸多先进技术的装车验证和测试。其中1台老外观状态+朝柴3.2T发动机+手动分时四驱系统的1代勇士样车,被改为前后可变高度液压悬架技术验证车。
从外观细节判定,白色箭头所指的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采用软蓬、红色箭头所指的北汽有限版1代勇士采用玻璃钢影蓬。在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基础上,保留了上装和梯形车架去掉了前后整体桥,采用全新的前后副车架、断开式车桥及液压可调高度的独立悬架。
绿色箭头: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液压悬架被将至最低点
蓝色箭头:北汽有限版1代勇士悬架高度保持正常状态
上图为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改装的前独立悬架和液压减震系统特写。
红色箭头:下A型摆臂(固定在换装的副车架)
黄色箭头:上A型摆臂(固定在梯形车架)
白色箭头:重新匹配的转向拉杆小总成
绿色箭头:被遮蔽的前液压减震器
蓝色箭头:连接液压减震器和中央油泵的液压管路(高压管)
兵器版介绍: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改装的前独立悬架和液压减震系统包括,上A型摆臂(黄色箭头所指)、下A型摆臂(红色箭头所指)、重新匹配的转向拉杆小总成(白色箭头所指)、前液压减震器(绿色箭头所指)和连接液压减震器和中央油泵的液压管路(蓝色箭头所指)。
上图为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改装的后独立悬架和液压减震系统特写。
红色箭头:下A型摆臂
白色箭头:上A型摆臂
黄色箭头:后液压减震器
绿色箭头:连接液压减震器和中央油泵的液压管路A段(高压管)
蓝色箭头:通往前部动力舱液压油泵的液压管路B段(高压管)
黑色箭头:断开式后驱动桥差速器至轮端的传动半轴
这台静止停放时间起码超过7年的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液压悬架技术验证车,前后悬架被放至最低点,液压减震器(绿色箭头)渗漏出油渍,液压管路A段固定在一个内高压的“3通”阀体与液压管路B段关联,并预留出一路液压输出端口。
这台换装前后液压减震+独立悬架的1代勇士技术验证车“落地”至完成全部测试约X年时间,结合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储备的悬架强度技术,首次在0.5/0.75吨级载荷轻型越野车上获得复杂路况、空投空运工况的液压泵体、阀体、管路、密封和材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应用经验。虽然基于北京吉普版1代勇士获得液压悬架技术,没有出现在2008年批量服役的北汽有限版1代勇士、2018年批量服役的北京越野版2代勇士上,不同程度的应用在2016-2020年持续猎装多个车厂制造的“轻”载荷“3代军”上。
延伸阅读1:
在这所大学持续对空投空降用装备的车型平台、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悬架和液压减震等分系统进行研发和改进时,还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重型轮式载具全负载工况下通过性与稳定性的可调高度气囊减震系统的控制与执行领域。
在整个1960-1990年代,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装备的牵引和转运东风系列战略导弹的载具相对匮乏。早先中国重汽研发为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研发并量产1款黄河JN-252型8x8全独立悬架载具。采用的是扭力杆弹簧+不可调高度的液压减震器+双A臂独立悬架+断开式车桥,这种架构在1970-1990年代全球范围都是相当先进。奈何,悬架、扭杆弹簧和减震器的材料问题,使得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并不理想。
在1970年代,中国引入奔驰和斯太尔重型卡车车型平台、传动系统和悬架技术,由陕汽和北方奔驰为首的重型车厂开始量产采用钢板弹簧+整体桥的非独立悬架技术的中重型通用载具。陕汽和北方奔驰各自推出载荷更大的8x8载具,进入第二炮兵部队装备序列。
进入2000年代,采用可调高度气囊减震技术的军用重型载具在应对全负载+复杂路况环境带来的稳定性优势显著。随着,搭载气囊减震技术的商用载具的低成本化以及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程度加剧,这所位于北方的理工科类大学,着手可调高度气囊减震技术在不同载具重型载具的全寿命周期TCO数据的积累和不同上装适配参数与标准的制定。
上图中这台带有明显试验性质的小型拖挂,采用的是整体桥+可调高度双气囊减震+高强度稳定杆的架构。
上图为这台可调高度气囊减震技术验证拖车的分系统细节技术状态特写。
蓝色箭头:上推力杆
绿色箭头:下推力杆
红色箭头:气囊减震
从结构看,上下推力杆+后稳定杆的架构,多用于重型载具的驱动桥与车架的关联,气囊减震系统的设定有助于在铺装路面获得更顺畅的行驶姿态、在复杂路况为上装提供稳定的支撑。显然,这台不具备驱动能力的拖拽测试载具,用于重型载具上适配有别于钢板弹簧+减震器结构的多连杆+气囊减震解决方案的验证。
今天,解放军装备的X款用于运输(单一功能)和转运与发射(多功能)“东风快递”系列重型载具,全部标配可调高度气囊减震技术,并根据上装技术需求和系统整体战术设定,采用过载性能更优越的非独立整体桥、通过性更好的双A型摆臂+断开式车桥架构。
上济南重汽制造的黄河4414型8轮驱动重型载具第第3、4驱动桥的悬架,由4推力杆(上下各2组推力杆)+整体桥+液压减震器+空气减震器构成,用于运输重型装备在铺装路面快速行进、在复杂路况保持稳定的技术需求。
备注:此时黄河4414重型载具气囊减震处于最高点状态,整车离地间隙也是最大状态。
延伸阅读2:
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出现数十款由不同厂商推出的不同口径、不同载荷的轮式车载炮,其口径从25mm至122mm,作战效能从对空的弹炮一体、对地的远程压制和多管火力覆盖。这些参展的轮式车载炮,或选用已经量产且成熟的载具进行改型、或采用全新开发的载具正向适配。其中有不乏采用通过性更好、结构复杂的“门式桥”载具;带有可调高度液压减震的性能更优秀、以型号牵引正向开发模式的全新载具。
珠海航展期间亮相的CS/SH4型122mm车载榴弹炮为4x4驱动,全封闭带装甲防护的双排驾驶舱的造型十分精奇,一体化的正向装甲焊接防护措施,尽量将前风窗玻璃面积压缩,“弧形”布设的3组独立玻璃降低被破损几率。
CS/SH4型车载炮与长期在西藏高原区域服役的09式车载炮的载具技术上更先进,且122mm口径榴弹炮采用从车载平台机械化转运至地面进行360度发射模式,在战术应用层面更灵活。
上图为CS/SH4型车载炮前悬架及前转向驱动桥细节技术状态特写。
蓝色箭头:上A型摆臂
红色箭头:下A型摆臂
白色箭头:可调高度液压减震器
绿色箭头:传动半轴
CS/SH4型车载炮的载具为4x4驱动,配置了可调高度液压减震系统,具备在铺装路面、复杂路况、空运模式与战斗状态,“装载”不同标定值的车身姿态。
配置可调高度的液压减震系统的CS/SH4型车载炮,在行驶中可升至最高点,配合独立悬架综合平顺性与通过性长短板;在空运模式液压减震调节至最低点,获得最小车身高度兼容不同级别的运输机舱内空间;在战斗状态液压减震系统降至最低点360度可旋转火炮底座与可折叠的2组驻犁直接固定在地面,无论载具还是火炮都与地面“刚性”链接,稳定发生平台提升射击精度。
备注:09式122mm车载榴弹炮,采用陕汽SX2150型中型越野卡车为载具,由整体桥+钢板弹簧+液压减震构成非独立悬架,战斗状态只能火炮转向车身后端进行发射(可进行小范围左右角度调整)。
2019年10月,建国70周年阅兵式首发亮相的PCL-181型155mm车载加榴炮,在2020年被布置在青藏高原西南区域。在2020年6月披露的一系列军演中十分抢眼。相对CS/SH4型122mm车载榴弹炮,PCL-181型155mm车载加榴炮采用6x6驱动,全系车型标配的液压减震系统和双A型摆臂为基础的增强型独立悬架。
上图为“军事频道”介绍PCL-181型155mm车载炮的视频截图。处于从机动状态向战斗状态转换的PCL-181型155mm车载加榴炮,后部2组驻犁正在展开,载具的液压减震还在高点并未降至最低点。
上图为PCL-181型155mm车载炮3组驱动桥的液压减震系统全部降至最低点,且压力阀体完全锁闭,进行正向中角度射击的特写。此时射击产生的向下后坐力一部分被后部2组驻犁传递至地面,另一部分后坐力被车身传递至地面。相对09式车载炮只设定2组中置驻犁,由钢板弹簧和整体桥构成的非独立悬架在火炮发射中产生的后坐力被吸收,使得整体稳定性较差,在多轮射击后的自身位置出现变化导致射击精度降低。
没错!装载可调高度液压减震系统的6轮驱动载具,为PCL-181型155mm车载炮,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质的提升,更是火力投射“对面”攻击、火力打击“对点”攻击的“倍增器”。
上图为PCL-181型155mm车载炮3组驱动桥的液压减震系统全部降至最低点,且压力阀体完全锁闭,进行偏置30度平射射击的特写。此时射击产生向下和偏置的后坐力,经过2组驻犁和车身传递至地面。由于液压减震系统与车身完全刚性连接(没有任何缓冲空间),偏向射击产生的后坐力被更好的平台稳定性低消,使得PCL-181型155mm车载炮不仅具备远程火力支援能力,还具备近距离直瞄攻击敌军履带装甲兵器的能力。
过去的20余年中,遂行空运和空投作战的专用装备,从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量产版、到ZBD-03型空降履带装甲车、再到新近入役的某型轮式装甲车,根本的车型平台方面的基础技术的持久提升,换来的是整体装备多向战术效能的持续扩展。
笔者有话说:
回收过去70年人民解放军坦克装甲技术装备发展历程,最先引入苏式T系列坦克、ZIL系列重型越野卡车,随后进行国产化的同时不断自我创新。1970年代提出的主战坦克“三机三液”计划,虽然脱离了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和其他配套行业的实际承载能力,但是为此研发的相关技术在后来的2000年代不断应用。
今天我们看到的解放军装备最新技术兵器,全面引入可调高度的液压减震和气囊减震技术同时,不再局限于4x4、6x6和8x8类载具。已经向载荷更大、应用场景更丰富、承载“大国重器”的10x10系列超重型载具适配。
由此可见,在199X年试制出来的LYT2021型轮式伞兵突击车原型车,在不经意间产生的“蝴蝶效应”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新时代产学研一体化架构中,一汽、东风、陕汽、重汽、北方重汽、和国内诸多研究所与专门院校通力合作的必然结果。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