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车 >

GIV2020 | 田大新:大学生培养-以智能网联方向为例

2020-08-22 19:16:06来源:盖世汽车

8月22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GIV2020隆重召开,本次峰会主要讨论智能汽车近两年取得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智能汽车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以及智能汽车商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下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田大新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

GIV20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田大新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就人才培养方面跟大家交流。

作为大学生,这里面涵盖本科生、研究生,我们怎么培养他们。现在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通过高考上大学的,通常所有的高中老师,特别高三老师给大家灌输的是考上大学以后就不用天天学习了。的确,我们统计了一下新生的上网情况,能看到平均每人每天在线时长达到将近10个小时,超过70%都是晚上12点才睡觉。学生们,特别是新生,自己上大学以后感觉时间怎么这么少,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有没有?这是我们当时通过数据调查得到的一个结果。其实我们从大学培养环节来说感觉到在校大学生自身的培养,他对自己的时间管理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怎么破解这个难题?我们提出了“怎么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互补”,教育大师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应以自由为土壤,但是要尊重和爱为阳光,教育是人格心灵的唤醒”。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怎么样来通过除了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教育,来使得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成才是关键。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有很多天才智商非常高,但不见得他能为社会发挥出作用,人的非智力因素也很关键。

怎么样来实现通识教育?全世界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探索,香港是叫博雅教育,台湾叫做全人教育,我们通常叫做素质教育。怎么样以通识为基础实现专业教育,这也是我们大学里迫切需要改革的。有几种主要的方式:1、我们可以选择建立校级通选课,这是很多大学选用的,覆盖面都很广,但还是以教学为主,缺少研讨实践;2、建立校级实验班,目的是建设通识教育的实验区,也是比较易于实现,缺点是只有那几个班的学生享受到这样的一个教育体系,无法覆盖全部的学生;3、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依托书院,它的优点就是宽广径、大平台。但是怎么发挥教师的作用,这也是存在需要破解的问题。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北航,有6大书院,有文科类、理科类、信息类、航空航天类,这几大书院,都是用我们非常优秀的校友,来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每个书院,每个大类里会涵盖相应的学院,它所对应的学科所在的学院。它的主要运行机制是第一年都是在这个书院里面培养,一年之后你可以自由选择学院学习专业知识,当然优先是在那个大类里所在的学院,你可以自由选择,这不是完全都自由选择,这个时候每个学院都会设一个上限,它有一个上限,这个时候也得看你的成绩好不好,按你的成绩来,你的成绩越高,你第一志愿满足的概率也越高。

除了本科教育,其实研究生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例如上课不积极、学术报告不积极,现在博士生,通过统计数据,学习和科研的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了47%左右。主动找导师交流的比例也非常低,只有32%。培养周期,下面是博士生的,一般超过5年的将近接近一半。在研究生培养方案方面,我们提出了4个方针:1、强化数理基础。这也是我刚才提到的中美贸易战之后,关于科技要加强基础教育,自然科学的培养,这一块我们也强化它。2、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确是一个交叉学科,这怎么在学生培养环节就使得他具备交叉的意识,增强交叉学科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方针;3、我们引入了一些国外科技的引智计划,包括从企业来的导师给他们讲课;4、设置实践创新的,增强你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前面是课程的主要考虑的4个方面,为了实施人才培养的4个方面,我们也是从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制度的制定,我们提出了“三制”模式:1、在培养环节我们提出导师责任制,导师是第一责任人;2、我们也有淘汰机制,有的博士实在读不下去可以转为硕士或也可能就要淘汰掉;3、多维度的学分制。

我们怎么样培养符合交通行业需求的人才?我们针对北航自己的一个特点,目前来看围绕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国家层面提出了四个交通:平安、智慧、绿色、综合。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这也是和传统基础学科、载运工具、基础设施和信息方面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这些结合,服务国家的需求。

我们整个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的思路,围绕的是未来立体交通,这样的一个总目标。我们设立了三大研究领域:1、基础设施;2、载运工具;3、空地信一体化。

我们设了5个学科方向:1、智能载运工具控制与安全运行;2、新型车用动力系统与控制;3、空中交通协同运行监控;4、车联网与车路协同;5、机场和道路智能化监测。

围绕这个方向,我们为了支撑这样一个学科方向的发展,建立了一套支持教学和科研的平台,交通协同、管理测试和实验平台,这里面要实现全天候、全工况、空地信、人机环境一体的空地交通实时模块系统。基于四维航迹空管运行验证环境,以及载运工具与道路设施测试试验系统,最后通过交通运输控制系统把这些模块都衔接起来。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