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
3月16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台北的一场吹风会上表示,明年可能将电动汽车投资增加30%,将选择在墨西哥或威斯康星州进行电动汽车生产。
据了解,威斯康星州工厂价值超100亿美元,最初计划用于生产大型电视屏幕,后来,富士康称将用于生产小型液晶屏,此后计划又改为搭建服务器。目前该工厂因利用率不足而造成了损失。
而对于最终电动汽车生产工厂的选址,刘扬伟表示, 熟练劳动力和工程人才的可用性和成本将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之一,最终结果将在7月1日之前揭晓。
富士康加快造车步伐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未来可增长空间逐渐缩小。而电动汽车市场正处于“冉冉升起”的阶段,富士康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正在大步转向电动汽车领域。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代工的绝对龙头,富士康早在2005年,就已启动造车布局。在这一年,富士康买下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台湾安泰电业100%的股权,开始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
2013年,富士康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的供应链,为其提供汽车配件、元件;2014年,富士康与北汽合作,共同投资研发、生产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系统,获取电池技术。同年7月,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台湾锂科在安徽投资20亿元,建设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和电池组生产项目,成立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5年,就联手腾讯、和谐汽车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和谐富腾,负责生产制造部分,但不久后富士康放弃投资,项目被搁浅。2016年富士康向滴滴出行投资1.199亿美元,获得滴滴0.355%的股份。2017年,富士康所属的鸿海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富泰华向宁德时代投资10亿元,获得对方约1.19%的股权。2018年,富士康与阿里、IDG资本联合领投小鹏汽车总额22亿元的B轮融资。
进入2020年,富士康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脚步加快。
2020年1月16日,富士康宣布将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分别持股50%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生产电动汽车以及经营车联网业务。双方的初步计划是在中国大陆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供应于当地市场,未来还可能进行出口。2月7日,富士康宣布与裕隆汽车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成立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将结合裕隆旗下华创车电整车技术开发,以及鸿海在电子零部件的制造设计能力,共同发展汽车相关业务。
2021年1月4日,富士康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拜腾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M-Byte量产。1月13日,富士康与吉利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明确进入汽车代工领域。
2月24日,富士康与菲斯克发布联合声明,将联合开发电动汽车,这款电动汽车将由鸿海生产,冠以Fisker品牌,面向北美、欧洲、中国大陆和印度等多个市场销售,预计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
3月1日,富士康宣布,已联合高瓴创投完成对AutoCore.ai的投资。主要用于加速AutoCore.OS智能移动计算的功能安全中间件系统平台及在多种芯片及EEA架构下的产品实现,进一步引领全球范围内开源自动驾驶项目的建设,服务于包括芯片厂商、系统集成商及多家汽车厂商的产品开发服务。
作为苹果的最大代工商,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可以说是争取为苹果代工做准备。
而苹果的造车计划一直保持低调,从2014年启动造车项目以来一直没有确定是自建还是找代工厂。关于为苹果造车的代工商候选一直传闻不断,而富士康一直是被公认的候选商。在本次吹风会上,刘扬伟回应称,这只是个谣言。
造车成业务增长点
目前,富士康的汽车业务主要集中在零部件方面。2019年,汽车业务为富士康贡献了约95亿新台币(合3.4亿美元)的销售额,与该公司2019年和2020年逾5万亿新台币的年度销售额相比,这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刘扬伟预计,电动汽车相关业务要到2023年开始才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贡献。
近日,富士康表示,基于该公司开放软硬件平台制造的首批电动汽车将于今年年底发布。刘扬伟称,“今年将是富士康电动汽车努力的重要一年,到第四季度,将有两至三款使用富士康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的车型亮相,其中包括一款电动巴士和两款乘用车型。”
他还强调:“富士康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基于MIH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的10%,这一目标没有改变。”
根据刘扬伟的估算,2025年到2027年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00万辆。这意味着,到2027年,全球电动汽车中将有300万辆车被贴上富士康的标签。
随着入局者的不断增加,智能汽车这条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富士康想要实现自己的宏大目标,未来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