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过第一电动微信车友群,我们收到了一位消息人士的“爆料”:因为芯片问题,蔚来又要减产了。
如果说受疫情影响,全球陷入“芯片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那么有关汽车受此影响而停产的消息,就更是“家常便饭”。这场危及全球的资源危机,谁也逃不掉。
就在蔚来被曝出即将停产的消息之前,5月18日,丰田刚刚关停了其在日本的两家工厂,5月17日,现代和起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停产。再早些时候,福特、通用和捷豹路虎也都曾先后因为芯片短缺中断生产。
关停工厂的车企,产量已经受到了影响,而那些还没受到影响的车企,也只是暂时而已。4月底,宝马、本田等企业已发出警告,确认芯片短缺问题正在恶化。
据统计,由于没有芯片,第一季度已经有大约200万辆汽车受到影响,约占全球汽车季度产量的10%,而如果问题再不解决,那么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其中,福特或许是受影响最大的那一个,他们曾公开预警,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第二季度,受到影响的车辆将上升到50%。
而糟糕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福特很有可能一语成谶。全球信息技术服务公司IBM总裁Jim Whitehurst曾表示,全球半导体短缺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除,因为“从技术开发到(制造工厂)开工建设,再到芯片问世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也认同这一观点,他在一次访问中提到,公司正在对其部分工厂进行改造,以帮助汽车制造商提高产量,但这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
芯片产量难以提升,一方面是因为其生产工艺极其复杂。一位半导体协会专家坦言,“制造芯片是地球上资本和研发最密集的产业,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投入和设备,才能在微型规模上达到所需的精度,仅半导体晶片的整体制造就可以有多达1400个处理步骤。”而按照这样的工作周期,即使芯片制造商能够正常工作,为一个客户制造完成的芯片也可能需要26周的时间。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如今的汽车,对芯片数量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根据德勤此前的预测,在2000年时,电子产品在汽车总成本中的占比仅为18%,到2010年上升到了27%,2020年为40%,而到2030年将达到45%。一台越来越智能的汽车,对于芯片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AlixPartners全球联合负责人介绍,“如今在一台标准的汽车中,有多达1400个芯片,而随着行业继续向电动汽车,甚至自动驾驶汽车进军,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增加。”
因此,即使不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现有芯片制造商也几乎都处在“供不应求”的境况。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V首席执行官Kurt Sievers表示,2021年上半年,恩智浦计划出货的汽车芯片比2019年上半年要增长至少20%,但汽车产量还是下降了约10%。
在这双重因素的挑战下,很多厂商已经认清了现实,明白光等待下去并不是个办法,于是,他们纷纷搞起了“减配”,用牺牲一些功能的方法来挽救自己的产销量。
比如,在海外,日产就将导航系统从1/3的车辆中淘汰了;道奇Ram也不再为1500皮卡提供监控盲打的“智能”后视镜;而雷诺ArkanaSUV方向盘后面的大尺寸数字显示屏或许也将暂时告别市场;标致308掀背车将重新使用老式模拟速度表,暂时取代需要芯片支持的数字版本;通用也决定将建造一些没有特定燃油经济模块的雪佛兰皮卡……
减配、停产、尝试可替代方案……尽管车企们正在寻找各种办法以度过这个难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或许真的要等到明年,车企才能放心地卖着自己功能齐全的智能汽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