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中汽研C-NCAP和中保研C-IASI是最具权威的测评机构,中汽研C-NCAP是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的科研机构,目前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国家对汽车行业进行管理。中保研C-IASI由中保险行业协会、人保财险、平安保险、中华联合、阳光保险等8家保险公司以及精友世纪,共同出资成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制定保费。
C-NCAP成立于2006年,其体系效仿NCAP碰撞测试,由于测试项目简单又属于盈利性企业,因此也被网友冠以五星批发部的名号。而2015年出现的中保研C-IASI与中汽研C-NCAP形成鲜明对比,除了中立的企业性质外,在测试项目中更加入了最为严格的25%偏置碰,将帕萨特、菲斯塔等车型送上了热搜。自上线以来,以专业性、严谨性和公平性著称的中保研汽车安全碰撞测试逐渐成为消费者心中的车辆安全的试金石。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近期皓影事件就让中保研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战。6月12日,中保研发布了广汽本田皓影完成C-IASI全项实验测试,在视频中不难发现,皓影的A柱发生明显弯折,车内并未配备前后排侧气帘,假人头部受到剧烈冲击,很多网友认为皓影将是下一个帕萨特。随后,6月19日,网上爆出了广汽本田皓影碰撞测试成绩,其中车辆行人指数安全成绩为P(优秀),这与此前公布的碰撞视频存在一定出入,甚至被怀疑有成绩造假嫌疑。20日,中保研表示其数据被盗并删除本田皓影测试成绩,网传的本田皓影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数据并非公司发布,并在对相关数据校验后择日公布皓影测试结果。这一等便是两个半月,截至今日,中保研测试的最后一款车型仍为特斯拉Model 3,微博和官网的最新的动态也停留在6月12日。
虽然在业务上停歇了,不过我们发现在7月中旬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低调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其中岗位需求包括精算岗和项目研究岗(汽车安全研究方向)等。这意味着中保研的运营并未受到皓影事件影响,而且内部有可能在搭建全新的保费测算模型,也就是保费与碰撞成绩挂钩。
为何至今没有发声,笔者认为,一方面中保研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即便正面回复也未必受到认可,不如抓紧时间重新梳理皓影碰撞数据或者重新购买试验车辆测试,另一方面中保研可能在升级体系规程(2021版),那么接下来的车型可能使用更为完善的(2021版)规程进行测试。另外,中保研存在的意义是了解车辆在碰撞时的安全表现,帮助保险公司细化商业险费用,对外公布碰撞结果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购车参考,如今名声毁誉参半,加上外部车企给施压,不排除中保研以后只进行内部测试,不再公布结果,而各车型的保费直接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当然,这一切还需要给中保研更多的时间来解答。
在皓影之前,几乎没有人去质疑中保研碰撞成绩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但在皓影后,网络上充满了对中保研的声讨。其实大可不必,正如上面提到的,中保研成立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服务消费者,它的存在是为了给各大保险公司制定保费提供依据,相比厂家充值的几百万,这是一个将近万亿级的巨大市场,光每年投入的测试费用就高达上千万。
所以从公司性质上讲,中保研摆脱了被充值嫌疑,但在中保研的测试测试体系中,我们还是能看出明显的漏洞,众所周知,C-IASI对标的是美国的IIHS,两者虽同为保险公司成立的汽车安全测试机构,但IIHS的评测过程更完善。比如C-IASI在小项目中依旧使用G、A、M、P的评级方式,每个小项目通过缺陷数辆来得出结果。反观IIHS就会显示相应的数据,像假人各个部位侵入多少厘米,仪表盘位移多少厘米,可以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了解车型碰撞后的变化,也更具说服力。C-IASI没有测试数据,也没有展示具体的缺陷数量,如此便出现了不小的可操作空间,也让公众无法知晓某个评级的客观依据。所以,中保研未来如果想重现建立起公信力,除了持续优化测试打分规则与内部运行流程,公布的结果中同时公布每一项的具体数据同样重要,甚至可以全盘照搬IIHS。
至于皓影值不值得买,从全球车型CR-V的IIHS TOP SAFETY PICK+成绩来看,皓影的表现确实不如美版CR-V,其A柱钢材强度能满足C-NCAP标准,但达不到中保研的水平。但从专业角度看,A柱断裂变形并非衡量汽车碰撞安全的唯一标准,还有车内乘员舱位移多少、乘员身上传感器的损伤数据和被入侵程度等其他技术指标等,所以目前我们并不能主观说评价皓影这款车的好坏,如果近期有购买需求,建议尽量选择中高配带侧气帘的车型,也可以考虑东风本田的CR-V。
在中保研C-IASI“消失”的同时,C-NCAP也没闲着,其在C-NCAP(2018版)测评规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提升,制定了C-NCAP(2021版)测评规程。其中在成员保护部分,使用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替代了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及评价方法,更能考验车辆的安全性,更接近车祸发生实际情况。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还增加了侧面柱碰撞试验及评价方法、车身和零部件碰撞安全性能风险评价要求以及增加了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中搭载假人的数量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中保研C-IASI还是中汽研C-NCAP,国内的碰撞测试体系正在不断发展完善,而最后受益的将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