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2020泰达汽车论坛 | 徐和谊:“新四化”在供需两端都具备了不可替代的发展基础和增长潜力

2020-09-05 15:16:02来源:盖世汽车

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其中,在9月5日举办的“开幕大会·政策与市场双驱动下的业态重构”论坛上,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徐和谊发表精彩演讲。

新基建,泰达论坛,泰达,徐和谊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徐和谊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界同仁大家好。在国内防疫全面稳定下,社会经济持续复苏的初秋时节,非常高兴受邀,再次与众多新老朋友齐聚泰达论坛。

昨天,我看到张毅老师有一篇文章,描绘了泰达论坛,我很赞同。他把泰达论坛比喻为中国汽车界的达沃斯,他对今年的泰达论坛总结了三点创新的举措。

第一,首次打造了政企智库的闭门会,搭建了政府企业智库的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第二,以政策标准为核心,精心打造18场会议。所以这两天的会议真是安排得很紧凑。

第三,特别策划了泰达汽车论坛成果的共识发布会,也就是在明天下午,最后有一个成果的发布会。

中汽中心从2005年在学会、协会的支持下,把泰达论坛这个品牌做起来了,我也是参加了若干次,很有感受。那么今天参会与以往相同的感受是政产学研各界人士基于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变化,都在全力谋求创新之道,探索图强之路,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正式卸任北汽集团董事长后,也能够以全新的角色和视角继续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践行作为一名中国汽车人的初心和使命,借此机会结合产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和趋势变化,我想围绕如何紧抓新基建,助力双循环,推动新四化变革迈上新台阶,与各位分享两点思考。

第一,紧抓新基建的良机,精准突破新四化瓶颈。新四化变革不只是单车、单产业,而是多维、多系统。经过近年来快速的发展,四化各主线围绕着单车变革的市场引导、产业培育都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与此同时,也开始明显遭受到了更多跨界因素的制约。比如,新能源化方面,由于供应链等技术经济性的产业拐点,新能源汽车的单车成本较燃油车仍不具备可比性,这就需要我们以新模式、新服务,为新能源汽车创造额外价值。使价格较高的新能源汽车真正能够获得用户物有所值的认可。但目前来看,充电设施的不完备,充电体验的不便捷,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再比如智能网联化亦是如此。当前以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为特征的单车智能仍是主流,车联网、自动驾驶受限于通讯技术、车路协同等配套设施的滞后,进展相对缓慢。我们仍然处在大范围、长时间的试验和测试阶段,商业化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要打破当前的瓶颈,推动“新四化”变革升级提速,就必须快速精准的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因此新基建恰逢其时。

我们汽车行业作为新基建落地的重要载体,将直接授予新能源充电、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的发展,新四化变革也有望再续新动能。

在新基建突破新四化瓶颈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三方面:

一是强化标准引领。中国作为全球新四化变革的前沿阵地,在动力电池、充电等标准的制定方面,开展了诸多率先探索和持续的积累,但面向新基建带来的更大发展窗口,尤其是涉及到汽车产业以外的协同配套体系,包括在新能源领域的换电标准,老旧电池的退出,电池的回收利用等法规标准,在智能网联领域的车端、路侧单元的标准,交通道路设施标准等,政产学研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尽快启动完善相关标准的制定,力求形成全球范围内行业的主导权。

二是强化生态共建。以新基建推进“新四化”变革,最大程度发挥全社会的创新动能,一方面在充换电站,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要在国家顶层设计下支持各类的企业多角度的参与其中,推动更多适用于新四化发展的场景开发。另一方面,要在合作方式、金融支持等方面探索更大力度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模式创新的活力,为新四化变革松绑、赋能。

三是强化场景激活。新基建不仅要扎实建立,更要围绕需求的场景全面激活,在新能源化方面,不仅要通过充电站、充电桩等硬件建设完善充电设施布局,更要解决好公司网络的衔接,系统的互动,无感应支付等关键环节,真正为用户提供无感、边界充电体验。

在智能网联方面,逐步扩大园区货运,固定线路公交等低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应用,要逐步扩大园区的货运,并进一步增加开放道路的测试区域和里程,给予道路测试车辆更多的路权,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实际场景运营,完善设施,优化功能。

第二,要助力双循环的发展,来全面释放“新四化”的效能。新基建将成为“新四化”升级提速的突破口,而“新四化”的蓬勃发展,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格局的关键支撑。从需求侧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目前已经推广超过了保有量450万辆以上,那么今年以来,大中型的、中高端的车型销量提升,更是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真实市场需求已经成熟,同时我们拥有对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兴模式接受程度最高,接受范围最广的消费群体,能够为中国的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以及共享出行产业提供巨大的、可持续的市场空间。

从供给侧来看,在“新四化”领域的提前布局和持续深耕,不仅带来了全球最完备、最具活力的相关产业链,也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因此,面对中国经济构建内循环为主,双循环并重的最新格局要求,“新四化”在供需两端都具备了不可替代的发展基础和增长潜力,将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在此过程中,也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需求的引领,二是要强化产业的整合,三是要强化全球的融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新四化”走过深耕培育的起步阶段,已经进入到了突破瓶颈、转换动能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紧抓新基建良机,力促双循环发展,推动“新四化”变革迈上新台阶,再结新硕果,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