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北汽新能源也很想要一个脚踏七彩祥云而来的盖世英雄,来挽狂澜于既危。
江湖上的风,从未停歇。一批人倒下来,另一批依然义无反顾蜂拥而至。
近日,有零部件供应商知情人向汽车公社透露,北汽新能源可能有投资者,而这个收购者就是李一男创立的小牛电动车。
知情人称,小牛在美上市后也想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需要切入点,北汽新能源现在业绩不好,所以小牛想以此作为切入点(官方澄清:小牛收购常州工厂而非公司)。
在深化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很多可能性被激发出来。
小牛想不想造车?
小牛电动在两轮电动车市场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主打高端市场,深受年轻人喜爱。数据显示,2020年小牛电动在全球售出60万辆两轮电动车,较2019年增长约为43%,其中国内市场贡献销量约95%。
一直以来,小牛电动用户都可以借助APP进行车辆的查看和管理,如今,通过车辆智能化、云端数据整合、移动服务创新,小牛电动成为loT时代的城市出行终端。
小牛自创立初就明确表示自己不仅仅是两轮电动车企业,而是智能城市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城市出行领域的第一家Lifestyle品牌公司。这种通过Lifestyle的逐步渗透使品牌更具成长潜力、用户粘性更强的企业,在两轮电动车企业的文化中很少见。
在两轮电动车市场,小牛电动成为一种现象级崛起。相比小牛汽车,一手创办小牛汽车的李一男比其更早就拥有了光环。这位在华为两进两出,并在百度、中国移动、金沙江创投等知名企业和机构任职重要岗位的传奇人物,很早就有了“天才少年”、“IT奇才”的美名。
由他创办的港湾网络,被华为17亿元收购;一手创办的小牛电动仅用四年时间,便登陆纳斯达克,如今市值31.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6.43亿元)。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小牛电动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比较成功,去年第四季度单车成本从2019 年第四季度的3,726元下降10.3%至3,343元。不过尽管如此,毛利率还是从2019年的26.1%下降到了25.2%。财报里给出的解释是由于销量上升之后给经销商返点需要更多资金,产品组合的变化也在短期内影响了利润率。
这样的利润率水平与汽车制造商相比依旧算得上不错。比如造车新势力中,理想的17%已经领跑,特斯拉在创业之后很多年才提升到24%左右。
了解企业和人物基本面后,要审查此我们获取的此信息,首先的逻辑就是小牛两轮电动,此前确实有意向要造四轮电动车吗?
月初,小牛汽车几张名为NIU 4 fun的效果图传遍全网。这台车和本田的Honda-e颇有几分神似,从效果图来看颇有点官方出品的意思,不过细究之后可以发现是出普象网自个人设计师的之手。而后,很快小牛电动首席执行官李彦否认要造车。他表示,小牛电动暂时没有造车计划,“我们专注于市内出行。”
那么事情到否认这里就结束了吗?首先从李彦的措辞“暂时没有造车计划”就有点令人玩味的意思,如果是暂时那未来或许可就说不好了。
早在2020年初的CES展上,小牛电动就发布了两款新品:首款5G跨骑电动摩托车RQi和首款自动驾驶三轮电动摩托车TQi。就在去年底,又有消息曝光,李一男新创业团队正在研发增程式电动车,首款车型可能是预计售价20万元左右的一款SUV。
另有一个信息是,常州武进区人民政府官网上一则消息显示称,12月3日,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标志着小牛电动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武进,该公司为台港澳法人独资的外资企业。
据悉,小牛电动新能源汽车项目于2018年在小牛电动孵化,在项目运作与人才融合下,建立独立运作公司“牛创科技”。该项目有员工155人,外协规模已超350人,包括骨干研发、工业设计、车机交互团队、自动驾驶、品牌营销等,团队成员来自欧美、日韩以及国内各大汽车、互联网企业。 种种信息看来,小牛大有野心,收购动机成立。
它有能力收购吗?
当然,有了动机还要看它有没有能力吞下北汽新能源。北京发改委的人私下评论,认为不可能,因为这块资产价值确实比较高。
先来看看小牛的财报,2020年小牛电动收入人民币24.443亿元,同比增长17.7%,电动车销量大涨42.8%。与主流汽车公司相比,规模不算大,不过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净利润表现有所下滑,同比从2019年的1.901亿元下跌至2020年的1.687亿元,跌幅达到11.3%。净利润率也并不高,仅为6.9%,低于2019年的9.2%。如果用非GAAP会计标准统计,则调整后净利润基本持平,2020年为2.083亿元,不过净利润依旧从10.1%减至8.5%。
在开支方面,小牛电动去年的研发开支为1.0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6.8%,占营收比例为4.3%,这一数据在2019年第四季度是3.2%。不过由于整体规模较小,研发开支刚跨入亿元级别。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牛电动持有现金流、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计11.031亿元。其中,一定时间内不能随意使用的限制现金达到了1.685亿元,短期银行借款为1.8亿元。再考虑到持续的研发制造成本投入,这就意味着,小牛可动用的资金总量非常有限。
而全力以赴才能拿出三五亿元,说来收购北汽新能源,这现实吗?在汽车行业几乎有一个行业共识:造车200亿元是门槛。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的资产价值标的非常高。
粗略估计一下,北汽蓝谷最新的资产信息显示,2020年三季度北汽蓝谷的资产总额为498.561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358.165亿元,非流动资产为140.396亿元;合并资产负债表则显示,北汽蓝谷的流动负债为217.73亿元,非流动负债131.08亿元,负债合计348.81亿元。
而从北汽蓝谷的股权结构来看,小牛电动如果想通过北汽新能源有所作为,实现控股,至少要用杠杆撬动50亿左右的资金?如下图所示:
一想到“蛇吞象”类的收购,就很容易想到汽车行业吉利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7.14亿元)收购沃尔沃100%股份。当时这对吉利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当时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称,吉利的海外资金来源广泛,包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的不同出资人,还有部分是美国福特汽车的资金支持,“国内资金部分,大部分是通过吉利自身担保、抵押等各个方面得到,还有少部分来自地方政府的投资公司”。
少有的细节信息披露中,吉利控股出资41亿元,另有部分资金来自于几个省市的国资。海外资金包含高盛为吉利提供大约人民币22.7亿元。
小牛电动必须依赖外部投资力量,比如政府、换股等。不过,资本市场的形态如今造车新势力前四几乎已经吸纳资本市场80%的资金,它们每家的背后都有BATM(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的身影,而此时的小牛电动撬动资本市场的杠杆并不容易。
当下北汽新能源缺钱吗?的确资金压力很大。北汽蓝谷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9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呈现负值,随着政府补贴的快速下降,现金流越来越岌岌可危,2019年数字达到-63.78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短期债偿压力也很大,截至去年三季度,北汽蓝谷的账面货币资金65.7亿元,短期借款有85.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有7.1亿元,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期债偿的现状非常明显。
昔日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的常客,如今落寞非常。北汽蓝谷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081辆,同比下降30.72%。整个2020年,北汽新能源销量仅有2.59万辆,同比暴跌82.79%,销量回到2015年的水平。与此同时,扮演“救命稻草”角色的极狐发力却并不明显,至此电气化战略已然非常困窘。
销量下滑在财报中的体现淋漓尽致,1月份北汽蓝谷的业绩预告中称,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将会有超过60亿元的亏损,这个亏损数额超过公司上市依赖的盈利总和。
或许,北汽新能源也很想要一个脚踏七彩祥云而来的盖世英雄,来挽狂澜于既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