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9日,“中国车谷2021智能汽车产业创新论坛”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武汉市智能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与盖世汽车联合承办,主要围绕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涉及到人机共驾、地图定位、人工智能与芯片、仿真测试等多个热门领域。论坛期间,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系统架构师彭进展发表了“迈向全场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之路”的演讲,内容如下:
大家好,非常荣幸又一次来到武汉,我其实在武汉度过了青年时代最重要的四年,我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所以留下了一个吃热干面的习惯,对这个城市有很深的感情。我们驭势科技可能跟其他一些专注于做技术,就是走一条路的无人驾驶有一点不一样,我们其实是技术和商业化,双轮驱动的模式。
刚才大家也都看到,出行和物流,都在往这个方向走。实际上这一块的市场,我们讲出行和物流整个的成本,在中国我们已经占GDP总量的20%,大家可以算一下,差不多就是接近3万多亿的市场,全世界已经超过10万亿的市场。
这个需求仍在快速增长,这是对快递业务的一张趋势图,大家可以看到,去年年底光是在电子商务的快递上,就有830亿单,这是中国,还没有加上世界,所以这个差不多是10%、接近20%的增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但是劳动力的危机已经到来,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从2005年开始,我们国家劳动力是在往下降的,平均年龄的上升,实际上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达到了交差点。所以对于无人驾驶的需求,特别是很多行业对无人驾驶,有着非常直接的要求,这也是我们驭势科技去做自动驾驶的这么一个理念所在。
我们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做到了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的落地。我们前面看到,我们的无人驾驶都可以做到全场景、全架构,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但是真无人的,确实还很少。我们其实前几天刚刚有一个,我们做到90-公里的真无人。这是我们的真无人、全天候、全场景的驾驶平台,可能基本上差不多,我们叫U-DRIVE,也包括算法,包括云端的管理平台,包括车端的控制系统。
我们刚才讲技术是上限,学霸,我们都可以考100分。但是走上社会,走向工作,很多时候要看我们的下限,这个下限是安全,是可靠、是成本、是产品100%在各个方面,都要达到7×365×24小时,全天候,不要出任何问题的,而且一定要把人拿掉,这样才能给你的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这是我们的一个测试场地,有几台无人车,从2018年跑到现在,跑了3年多,日日夜夜不停地跑,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技术,确实就是跑产品,跑可靠性,跑稳定性。这样才能让很多客户真正地说,我可以用你的这个产品,你的产品真正给我带来价值,这是我们真正的真无人。
另外一个,我们讲全天候,全天候非常关键,绝对不是说我好像这段时间跑的很好,我一年跑的很好,可能都不是,要很多年。我们这边的话是在机场的台风,2018年山东台风的运行天气,越是恶劣的天气,无人驾驶更要工作。右边是我们在乌鲁木齐,零下20多度,这个时候司机是没有办法承受这个工作强度和条件的,需要无人驾驶来做整个机厂,物流的流通和出行的很多环节,继续要保持运行。
我们基于我们的真无人、全天候、全场景的无人驾驶,已经在多个领域,真正的商业化落地,客户买单。包括无人物流的机场、厂区、无人公交、乘用车,最近我们刚刚发布了我们的城市服务和配送服务。
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几个行业的一些应用发展。首先是香港机场,我们是2019年12月30日正式运营,经过了两年的测试,通过了停机坪、隧道、恶劣天气的各种真实环境的测试,获得了香港民航处许可。目前有10多台车辆运营,运行了500多天,是一个真实场景的无人驾驶的物流车项目,每周7天,每天16小时运作,这是香港机场已经在官方网站上,甚至已经开始在无人车,把无人车的运营纳入他们机场的一个交通法规里面去。
这个是我们另外一个项目,是上汽通用五菱,这可能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一个规模厂区,现在有上百台的无人车,20多条线路,每天日夜不停地服务。在这种真实的应用场景下不能有任何的短板,这目前这条线路,我们是运营了20多条,运营车辆100多台,运营超过6万个小时。
当然我们前面也介绍了很多汽车厂商,都跟咱们的东风合作,有了东风的支持,我们也是得到了东风的支持,这里有一个视频。我们也非常荣幸,参与了东风的领航项目,也是帮他们打造无人驾驶乘用车,目前已经在整个经开区的区域运营,也能够接单,也是欢迎大家过去体验。这个是很多无人驾驶车辆,真正的,不仅是技术,包括产品,包括服务的全场景。咱们武汉确实给我们无人驾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场景,所以也是非常感谢东风,感谢武汉。
我们其实最早是运营无人微公交,那是2017年,目前来讲也是有几个重点的产品。包括跟宇通,跟其他的合作伙伴,无人微公交,也是运行了非常多的场景。接待人次超过7万,运行里程超过12万公里。当然这个里面来讲,我们最早的时候认为,无人公交是无人驾驶最容易实现的路径,但后来发现,还是物流更容易实现,更容易落地,相比物流的话,出行方面对无人驾驶,不仅是技术上的要求,还有一个是体验,这种体验感其实一方面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就是也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在商业化上,价值可能就不像物流那样明显。比如说我们在香港机场,很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个AI驾驶就替换了两个甚至更多的司机,因为我可以工作7×24小时,如果按照正常的话,要2班3班,甚至3.5班的司机才能完成,所以物流方面的体现会更加的明显。
最后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刚刚发布的无人城市服务的这么一个产品,我们叫UiBox,大家可以看到,看似是无人配送,但是这个无人配送车,其实是可以多种功能,它的箱体是可以变化的,甚至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应用切换。因为我们知道在社会服务里面,它有些服务是集中时间段,比如说早上9点到12点,是快递投递的高峰期,到了中午和下午,可能他们会收快递,晚上更多的是要有一些安防出行。所以我们这边,相当于是用一台车,就能够实现所有的功能。我们在我们的这个业务里面,是采用一个X+1的模式,这个1就是我们的平台,或者说可以说叫我们基础款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我们跟很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说我们已经跟一些快递公司,包括国外的打造配送的场景,这个配送的场景还有很多,包括末端的社区,包括城区等等。我们最近也是刚跟一些当地合作,我们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打造一些零售、巡检,甚至包括清运的场景。这个优势就是说,我们是同一个无人驾驶技术,和很多合作伙伴共享我们的无人驾驶优势,包括场景的优势,包括供应链的优势,也包括成本的优势。
我们叫UiBox,既然我们是城市服务,我们就需要征服城市环境,最复杂的场景。这是我们目前几个运营的区域,运行的一些案例,或者是一些场景。我们讲在开放道路上,做无人驾驶,大家经常讲,我们要做到安全,安全是第一。然后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是第二个,还有我们讲平衡性,开的比较平稳,更多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合理性。我们开车经常讲,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别人开的快你也要开的快,别人开的慢你也要开的慢,所以很多时候无人车辆,对我们整个产品的要求是全方位的。
所以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理念,我们要做世界的AI驾驶员,服务出行和物流。目前我们在很多行业已经落地应用,包括刚才提到的工厂,汽车制造,包括一些化工、食品领域,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上面有我们的一些案例介绍。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