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日产汽车对外发布了“日产汽车2030愿景”。其中提到,未来十年,日产汽车将不断扩大全球业务板块,推出更多电驱化车型和创新技术,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整个企业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日产汽车指出,为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其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约合1128.4亿元人民币),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至2026财年,日产将全面提升在欧洲、日本、中国、美国市场的电驱化车型销量占比,其中,欧洲市场的电驱化产品销量占比最高,将达到75%以上,日本市场的电驱化产品占比将达到55%以上,中国市场的这一比例将达到40%以上。
日产面向未来的全新概念车,图源:日产汽车
与此同时,日产计划到2030财年推出23款电驱化产品,其中包括15款纯电动车型,届时日产和英菲尼迪品牌的电驱化车型占比将超过50%。
汽车产业加速向电气化领域转型,也为新型的供应链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中,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如何平衡好成本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是摆在车企和供应商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在,日产汽车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表示,未来日产汽车将继续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同时还将引入无钴技术,并计划在2028财年将电池成本降低65%。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图源:日产汽车
同时,2028财年,日产将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据日产汽车方面透露,全固态电池能够将电池组的成本降至75美元/kWh,未来通过技术创新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至65美元/kWh,届时电动车的成本有望与燃油车型齐平。另外,全固态电池还能够将充电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电动车使用起来将变得更经济、高效、便捷。
为了提高电动车型的竞争力,日产还计划将“日产EV36Zero”电动汽车枢纽模式拓展到日本、中国和美国等市场。据了解,“日产EV36Zero”电动汽车枢纽是一套整合的电动汽车制造和服务生态系统,将出行和能源管理相结合,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
此外,日产计划将其电池再生工厂拓展到日本以外的地区,在2022财年于欧洲设立新工厂,在2025财年于美国设立新工厂。日产汽车的电池再生设备将支持能源管理的可循环经济,其目标是在2020年代中期实现“车辆到一切”系统和家用电池系统的完全商业化应用。同时,日产汽车还将在2026年前投资200亿日元(合计11.284亿人民币)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在智能驾驶方面,日产汽车通过“2030愿景”透露,至2026财年,日产和英菲尼迪品牌将有超过250万辆车搭载ProPILOT超智驾技术,到2030财年,日产将在全部新车型上搭载下一代激光雷达系统。
写在最后:在汽车产业加速向“新四化”领域转型的大背景下,日产汽车作为传统车企中的一员,也在面临一系列新的变革。2019年年底,日产经过了一轮波及范围较大的高层人事结构调整,在这轮人事调整中,内田诚正式升任为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近两年,日产汽车管理层相对较为稳定,这种稳定的环境也为其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只是,在中国市场,日产及其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如今,日产汽车“2030愿景”描画了其致力于向电驱化方向转型的美好愿景,从该愿景规划来看,虽然未来日产汽车会大幅提升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但日产在华的新能源车销量短时间内或难以取得较大突破。